第八屆全國青年燃燒學術會議在廣州成功召開
文章來源:燃燒與熱流研究室 | 發(fā)布時間:2023-04-26 | 【打印】 【關閉】
4月21日至23日,第八屆全國青年燃燒學術會議在廣州越秀國際會議中心召開。會議由中國工程熱物理學會燃燒學分會主辦,中國科學院廣州能源研究所、華南理工大學、中國工程熱物理學會燃燒學分會青年工作委員會、中國科學院廣州能源研究所青年創(chuàng)新促進會聯(lián)合承辦。本次會議以“燃燒的未來”為主題,旨在聚焦燃燒前沿課題,集中探討燃燒學的未來動態(tài)以及亟需解決的挑戰(zhàn)性問題,促進廣大青年燃燒學者的交流與合作。
來自全國136所高校及科研單位的500余名青年教師和科研人員代表參加了本次會議。華北電力大學陸強教授和東南大學段倫博教授擔任本次會議的程序委員會主席,中國科學院廣州能源研究所袁浩然研究員和華南理工大學廖艷芬教授擔任組織委員會主席,中國科學院廣州能源研究所汪小憨研究員、華南理工大學姚順春教授、中國科學院廣州能源研究所黃振研究員擔任會議執(zhí)行主席。在開幕式上,中國科學院廣州能源研究所所長呂建成研究員、華南理工大學電力學院院長唐文虎教授致歡迎詞,中國工程熱物理學會副秘書長劉啟斌研究員、中國工程熱物理學會燃燒分會副主任劉乃安研究員分別致辭。西安交通大學黃佐華教授、中國科學院廣州能源研究所副所長黃宏宇研究員、上海交通大學呂興才教授、浙江大學周昊教授、浙江大學王智化教授、北京大學陳正教授、華中科技大學喬瑜教授、中國工程熱物理學會秘書處陳琳副編審等出席會議。
會議包含學術沙龍、大會特邀報告、專題研討會和學術參觀等環(huán)節(jié)。中國工程院院士陳勇做客“學術沙龍”并作題為《科研的責任、思維、基礎與創(chuàng)新》的邀請報告。他基于自身科研經(jīng)歷,同與會代表暢談科技生涯中的感悟與體會,鼓勵以“心系‘國家事’、肩扛‘國家責’”為人生最大追求,服務國家和社會,善于運用環(huán)形思維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扎根基礎理論、錘煉基本技能,進一步引領正能量創(chuàng)新。報告激發(fā)了青年科研人員在“雙碳”目標牽引下服務國家重大需求的科研熱情。
陳勇做客“學術沙龍”
來自愛爾蘭國立高威大學的Henry Curran教授、天津大學的王昆教授、清華大學的許雪飛副教授、浙江大學的金臺副教授、國防科技大學的朱家健副研究員和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的高威副研究員等6位專家學者分別在氨燃燒反應動力學機理、液態(tài)燃料化學建模、高精度反應動力學計算、超臨界湍流燃燒、超燃沖壓發(fā)動機燃燒診斷與調(diào)控、森林火災中的線性擴散火焰行為等方面作了大會特邀報告。
大會特邀報告
頒發(fā)特邀報告人證書
專題研討會面向燃燒的未來,通過聚焦燃燒前沿問題,促進能源、信息、材料、化學等與燃燒學科的深度交叉,設置了如下10個議題:(1)碳中性燃料的燃燒;(2)含能材料的燃燒與爆炸;(3)“AI+燃燒”新方法;(4)發(fā)動機噴霧燃燒智能建模與預測;(5)煤燃燒的未來;(6)固體燃料熱轉化的碳控制新技術;(7)高強度與大尺度火災的燃燒研究;(8)中國空間站的燃燒科學實驗;(9)復雜燃燒過程多相多物理場先進測試技術的進展與應用挑戰(zhàn);(10)多學科交叉的低碳燃燒技術及應用。研討會上,共有101位青年學者以主講報告的形式展示和分享了最新的研究成果和想法,引起了廣大參會代表的興趣并展開了深入的學術探討。
專題研討會現(xiàn)場
專題研討會后,40余位會議代表分別來到中國科學院廣州能源研究所可再生能源與新能源科普展館、燃燒與熱流研究室、城鄉(xiāng)礦山集成技術研究室、廢棄物處理與資源化利用研究室、生物質(zhì)催化轉化研究室、生物質(zhì)能生化轉化研究室、生物質(zhì)熱化學轉化研究室和海洋能研究室開展了參觀交流。
參觀中國科學院廣州能源研究所
學術會議期間同時召開了程序委員會會議,聽取了第九屆會議承辦單位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和中國科學院工程熱物理研究所的會議籌備情況,審議了第十屆會議的申辦單位匯報,最終通過投票方式確定2025年第十屆全國青年燃燒學術會議由新疆大學承辦。
在為期兩天的學術交流中,青年學者們暢所欲言,對國家重大需求、國際研究態(tài)勢、前沿科學問題、學科交叉創(chuàng)新等話題進行了深入討論,共同為燃燒學的未來發(fā)展出謀劃策。本次會議的召開,使“創(chuàng)新驅動引領高質(zhì)量發(fā)展、交叉融合創(chuàng)造輝煌未來”的理念根植到每一位青年學者的心中,為推動我國燃燒科學與技術的發(fā)展和推進國家“雙碳”戰(zhàn)略目標的實現(xiàn)起到了積極作用。
版權所有 © 中國科學院廣州能源研究所 備案號:粵ICP備11089167號-2
地址: 廣州市天河區(qū)能源路2號 郵編:510640 電話:020-87057639(辦公室) 87057637(科技處)
傳真:020-87057677 E-mail:web@ms.giec.ac.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