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能源所參加第10屆亞太燃燒大會
文章來源: | 發(fā)布時間:2015-07-29 | 【打印】 【關(guān)閉】
7月19日至22日,由清華大學承辦的第10屆亞洲-太平洋燃燒國際會議(10th AsiaPacific Conference on Combustion)在北京九華山莊會議中心舉行。中科院廣州能源研究所研究員趙黛青擔任此次會議組委會成員,研究員汪小憨和博士李星應(yīng)邀擔任微尺度燃燒及新燃燒裝置、環(huán)境問題及污染物控制兩個分論壇的會場主席,主持相關(guān)報告及討論。廣州能源所燃燒與熱流實驗室的相關(guān)研究人員和學生參加了會議。
The Asia Pacific Conference on combustion (ASPACC)始于1997年,由國際燃燒學會環(huán)太平洋地區(qū)5個分會發(fā)起,大會每兩年舉行一次。該會議為燃燒領(lǐng)域科研工作者提供了一個良好的交流平臺。本次大會包括內(nèi)燃機、燃氣輪機、代用燃料、湍流火焰、層流火焰、化學反應(yīng)動力學、噴霧及液滴燃燒、多相燃燒、火災、環(huán)境問題及污染物控制、燃燒診斷、微尺度燃燒及新燃燒裝置、爆燃爆炸及超聲速燃燒、微重力燃燒14個主題,涵蓋了燃燒基礎(chǔ)及應(yīng)用主要研究方向,吸引了來自亞太、歐美共400多名學者。大會期間來自美國南加州大學的F.N. Egolfopoulos教授,上海交通大學齊飛教授、巴黎中央理工學院S. Candel教授、美國Sandia國家實驗室J.H. Chen教授、及澳大利亞悉尼大學A. Masri教授、中科大劉乃安教授等燃燒領(lǐng)域知名學者作了相關(guān)領(lǐng)域的主題報告,介紹了各自研究領(lǐng)域的最新研究進展。
廣州能源研究所燃燒與熱流實驗室在本次大會上微尺度燃燒、化學反應(yīng)動力學分論壇共發(fā)表了口頭報告6個。其中霍杰鵬做了題為“Explicit Evaluation of Methanol-air Ignition Delay Times at Low Temperatures”的研究報告;吳勇介紹了“Kinetics of Thermal Decomposition and Flame Retardance of Phosphazene-Containing Epoxy Resin”的相關(guān)研究;蔣利橋報告了題為“Flame propag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n-butane/air mixture in a micro gap constant volume chamber”的最新發(fā)現(xiàn);劉秦飛報告了題為“Experimental study of flame propagation in single chamber of MICSE”的研究工作;李星報告了“Study on Combustion and Ignition Characteristics of CH4/O2/CO2 Mixtures in a Micro Flow Reactor with a Controlled Temperature Profile”的相關(guān)研究;楊浩林做了題為“Experimental Study on Effect of Wall Temperature on Quenching Distances of Premixed C1-C4 Alkane/Air Flames with a Slit Burner”的研究報告。并與國內(nèi)外同行進行了深入交流和學習。
相關(guān)參會人員合影
版權(quán)所有 © 中國科學院廣州能源研究所 備案號:粵ICP備11089167號-2
地址: 廣州市天河區(qū)能源路2號 郵編:510640 電話:020-87057639(辦公室) 87057637(科技處)
傳真:020-87057677 E-mail:web@ms.giec.ac.cn